243 锦上-《迫嫁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他们不会找人专门打许老先生一顿。

    那样的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。

    他们选择的办法,就是故意抹黑许老先生的名誉。

    让他名誉扫地、声名狼藉。

    让别人都觉得许老先生人品不堪。

    那样自然就没有人再相信许老先生的话了。

    三人尚且成虎?

    何况在这里的翡翠界,绝大多数人都是站在严大师,站在那些原石商人和矿主一边的。

    许老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派。

    被几乎所有人排挤、孤立。

    那么那些人要造谣、污蔑就再容易不过了。

    他们先是编造了很多关于许老先生不实的谣言。

    然后在行内行外大肆传播。

    因为造谣的人实在是太多,所以那些不知情的人就开始信以为真。

    对许老先生的人品就产生了质疑。

    不仅仅如此,他们还特意找了几个因为许老先生赌石输了的老板。

    在公共场合闹事,说自己因为许老先生赌石输了。

    说许老先生是和人合伙下套坑他们。

    进一步败坏许老先生的口碑。

    让更没有人敢相信许老先生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那几个老板因为许老先生的指点,而赌石输了,这是真的么?

    是真的。

    有人问,许老先生不是大师么?

    听大师指点也会赌输了?

    不用问,这里面有猫腻,一定是做了手脚了。

    他们质疑的有道理。

    还真不是这么回事。

    神仙难断寸玉并不夸张。

    而是很现实的说法。

    在一块原石解开之前,真的没有人敢百分之百地保证,这里面一定就会有翡翠。

    有什么样的翡翠。

    大师也一样。

    大师、专家只是比普通人有更多的经验,更好的眼力,见过更多的原石,更有把握而已。

    而他们的经验,既有赌涨的经验,也有赌垮的经验。

    所以说,大师的指点,只是让你比一般人赢的可能性更大。

    但并不能保证,他的每一次指点都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这个那些股评家也是差不多的。

    股评家只是帮你分析股票走势。

    但没有任何一个股评家可以打保票,他推荐哪只股票,哪支就能涨停。

    不说许老先生会看错。

    严大师一样会看错。

    只是他现在名望大了,就是看错了,也没人会宣扬。

    就算是有些纠纷,也都在私下解决了。

    这也是严大师的饭局,声明了赌涨抽成,赌垮不负责的原因。

    就是不想惹这样的麻烦。

    不说他们,就是严大师与许老先生共同的师父。

    赫赫有名的“翡翠王”汪老先生。

    人们口耳相传的是汪老先生曾经在一次公盘上,连赌七块原石,七块全都出绿大涨,还解出了玻璃种帝王绿极品的事迹。

    但很少有人知道,或者说,很少有人会谈起,这位汪老先生也曾经因为在一次公盘上,因为看走眼了,几乎输掉了全部身家,所以差点跳了澜沧江的往事。

    人就是这样。

    总是喜欢说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历史。

    而不愿意谈走麦城的落魄。

    而许老先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师父都曾经差点被赌石逼死。

    这才说,不需要让那些普通人来冒险的。

    所以说,许老先生会赌垮,会指点错了,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如果这些翡翠大师们,真的是双目如电,看一块涨一块。

    那么他们还需要做别的么?

    还需要入股别人家的公司么?

    还需要给别人提供咨询么?

    直接自己全职赌石不就得了!

    在公盘上走一圈,值钱的都给拍下来。

    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。

    然后不是轻轻松松成为亿万富翁?

    垄断了所有的翡翠市场?

    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他们自己都不能保证每赌必涨。

    所以根本做不到,拿出大量的资金,全职赌石。

    但在有心人的渲染下,许老先生就成了一个为钱无所不用其极,专门挖坑害人的人。

    于是,他不但是那些翡翠操盘手的公敌。

    也成了普通人眼中的反面角色。

    在这其中,许老先生的师弟,严大师可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比如那个狗屁的黑名单。

    不许许老先生进入公盘。

    其实就是严浩明在幕后一手策划的。

    但在人前,他还假惺惺地训斥工作人员,对许老先生表达了足够的敬意。

    不过就是作秀罢了。

    秀给别人看的。

    许老先生又怎么会领情?

    这个严大师才是又要当表子,又要立牌坊啊。

    我叹了一口气:“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啊。”

    那两个活宝没有听懂:“欢喜姑娘,什么叫劣币驱逐良币啊啊?我们怎么听不懂。”

    我笑着解释道:“古时候,因为在铸造货币的工艺上,差别很大。比如说,都是金币,但是有的金币含金量高,有的金币含金量低,还被人损坏了,比如偷着磨下来点金粉之类的,那样你们会怎么做呢?比如你们收到了两枚金币,一枚成色好的,一枚成色差的呢?”

    陈建英想都不想地回答:“当然会把成色好的留下,把成色差的花出去了。”

    于小利也在一边接口道:“其实不只是金币,现在我们是都用手机支付了,不怎么接触现钱了。但之前只用纸币的时候,也是喜欢把新钱留着,把有破损的,被污染的,上面写字的钱花出去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